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种电线电缆产品的绝缘线芯绞合成缆和加钢带绕包铠装。
2、 主要设备、量具及技术参数
2.1 JL—Φ400/18+12+1 笼式绞线机,本设备供成缆和铠装使用。
CLY—Φ1250/1+(2)+3 笼式绞线机,本设备供成缆和铠装使用。
技术参数
单线直径 |
1.0—5.0mm |
成缆节距 |
52—733mm |
绞笼转速 |
30 35 42 49 57 68 88 |
出线速度 |
4—22m/s |
放线盘规定 |
PN400 PN1000 |
单芯线截面mm2 |
50—300 |
成缆节距mm |
399—11546 |
绞笼转速r/min |
4 4.77
5.69 6.78 8.07 |
出线速度m/min |
3.22—38.91 |
放线盘规格 |
PN1600 PN1250 |
量具,游标卡尺, 精度:0.02mm
3、 工艺操作规程
3.1 开机前准备
3.1.1 检查机器本身及各运转部分的正确性,连锁装置和线盘架的可靠性,线盘张力控制的均匀性,防护设施的安全性。
3.1.2 按待生产的产品规格准备好绝缘线芯,填充材料,绕包带,钢带等材料,材料质量应符合工艺要求。
3.1.3 准备好工、量具。
3.1.4 按待生产的产品规格及工艺规定的节距定好退扭曲柄位置和绞笼变速箱的退转方向及排挡位置,牵引变速箱排挡位置,同时根据工艺要求调节好绞笼,绕包带头的手柄位置。
3.1.5 检查待成缆的绝缘线芯质量,合格后才可上车。
3.1.6 按产品规格配置压模,成缆压模第一道孔径比第二道孔径稍大。
3.1.7 检查线盘有无损坏,将空的收线盘放到收线架上。
3.1.8 预置引线,从牵引轮起经线模座尔到绞盘空心轴。
3.1.9 将带有线芯或单线的线盘,装入机后放线架上,并将线芯通过绞笼的空心轴引到压线模座。
3.1.10 将待成缆的线盘分别装入绞笼架中。
3.1.11 将每个线盘上的线头拉出穿过线盘架轴端柄孔,经过导轮和套管,再经过笼架端的分线柄使线聚集与引线扎好。
3.2 开机
3.2.1 开机前关好安全网,然后启动电源按响电铃通知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地区。
3.2.2 启动收线力矩电机,使电缆有一定张力,然后启动绞笼,先慢速运转,检查待制电缆节距和直径符合工艺要求后,将绞线穿过排线架引入收线盘侧板的孔中,即可正常生产。
3.2.3 换规格时,检查成缆、绕包、铠装的节距,成缆与绕包的方向及外表质量。
3.3 开机过程中
3.3.1 成缆
a、 适当选配压模,要求选配的压模对绝缘线芯不造成损伤,并能得到合理的成缆外径。
b、 圆形电缆采用退扭或不退扭方式成缆,成缆间隙采用玻纤绳填充,填充材料接头处应分成小股间隔一定距离打结,避免外径局部粗大。
c、 成缆缆芯外绕包一层中碱带,绕包应紧密、不脱壳,包带接头处平滑、圆整。
d、 成缆线芯接头处不得超过成缆外径,接头处作出明显标志。
3.3.2 铠装
a、 适当选配模具、钢带绕包紧密且紧贴内衬层。
b、 钢带采用两层间隙绕包,其间隙不小于带宽的1/3,上下两层钢带不能重合,其上下两层边缘塔盖部分不得小于带宽的15%,两个钢带的张力均匀一致。
c、 钢带应有凸起的用木棒敲打平齐,钢带接头用点焊机焊接,要求焊点连续。
d、 电缆绝缘线芯接头处,应作出明显标记。
3.4 停机
3.4.1 停机时各开关回到起始位置,并切断电源。
3.4.2 绝缘线芯,成缆的缆芯,绕包层及铠装层不受潮,不沾油污。避免碰伤破
损。
3.4.3 在同一个线盘上不允许卷绕不同规格的电缆,每盘成缆的电缆***外层与侧
板边缘距离不小于50mm,完工的每盘电缆线操作者应进行自检,合格后,
挂上工序流转卡,然后交下道工序。
3.4.4 保持安全防护设施良好,盘具按规定的位置摆放,摆放要整齐。
3.5 停机后的维修及保养
3.5.1 机器使用前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所有润滑部位都应拆开,用煤油清洗,然后装配复原。
3.5.2 设备的各运动部位都要加油。
3.5.3 设备保养,每周应检查一次,每月更换新油或进行净化处理,轴承处每月加油两次,其润滑地方每年要进行大修一次。
3.5.4 对设备检查要有检查记录。
4、 质量问题对策(表1)
表1
序号 |
质量对策 |
|
质量问题 |
产生原因 |
解决办法 |
|
1 |
线芯绝缘
损 伤 |
1. 线芯绝缘下盘后,运输和存放撞伤
2. 电缆在成缆过程中套圈勒伤绝缘层
3. 成缆时操作不当扭伤 |
1. 存放、搬运时切勿使绝缘线芯碰坏
2. 绝缘线芯排线要平整,发现套圈及时处理
3. 预扭要适当 |
|
2 |
绝缘线芯
绝缘划伤
压 坏 |
1. 放线盘线嘴,导轮压模内表面有毛刺
2. 放线张力太大,线嘴和导轮处被拉开
3. 线芯绝缘局部粗大造成过压模卡伤
4. 配压模过小
5. 压模中心没有对正 |
1. 修理或更换线嘴,导轮,分线板,压模
2. 调整张力
3. 注意绝缘张力质量
4. 选择适当压模
5. 校正压模 |
|
3 |
绝缘线芯
上错或序
号排错 |
操作疏忽 |
注意检查正确操作 |
|
4 |
成缆节距
不符合规定 |
工艺齿轮调速比不正确 |
按工艺正确调整齿轮及调速比 |
|
5 |
导线被拉细,拉断 |
1. 放线张力过大
2. 导线嘴夹线
3. 线芯绝缘上有包
4. 导线接头不牢
5. 收线张力太大 |
1. 调节张力
2. 更换损坏的导轮线嘴
3. 检查绝缘线芯质量
4. 提高接头质量
5. 调节收线张力 |
|
6 |
成缆圆度超过允许范围 |
1. 压模过大
2. 线芯进模角度不合适
3. 填充不满
4. 牵引轮的压轮压得太紧 |
1. 选合适压模
2. 调整压模和线芯导轮距离,或放线预扭角
3. 合理填充
4. 调整压轮压力 |
|
7 |
成缆外径均匀度超过允许范围 |
1. 成缆节距大
2. 绕包带有杂质
3. 填充跳动或接头过多 |
1. 按规定倍数生产
2. 更换绕包带
3. 更换填充绳 |
|
8 |
成缆后电缆成蛇形 |
1. 放线张力不均匀
2. 成缆节距不当
3. 收、排线乱压成蛇形 |
1. 调整放线张力
2. 调整节距
3. 注意排线整齐 |
|
9 |
绕包带间隙重叠率超出允许范围 |
1. 绕包带宽度不对
2. 起、停机时间间隙或塔盖变化
3. 齿轮换错 |
1. 更换绕包带
2. 设备不正常,检修设备
3. 调整齿轮 |
10 |
金属屏蔽松散、截面不够 |
1. 张力小
2. 节距不当
3. 材料规格不符合要求 |
1. 调整张力
2. 调整节距
3. 检查材料,不符合的更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