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埋设电缆的土壤种类,对电缆载流量有影响
用导电或半导电层把电缆的电场封闭在包围着导线的绝缘层中。导电或半导电层紧紧地贴合在绝缘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换句话说,外屏蔽把电场封闭在导线和屏蔽层之间。内屏蔽或绞合应力消除层是处在导线的电位或接近导线的电位,外屏蔽或绝缘屏蔽是为传输电容电流而设计的,在许多情况下还用来传输故障电流。屏蔽层的导电率是由连同半导电层所采用的金属带或线的截面积和电阻率所决定的。在绝缘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应力控制层,由于是紧贴着绝缘表面的光滑表面,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并使间隙减到***小。在这种间隙中,空气的电离可能会使某些绝缘材料逐渐损坏,直到***后完全破坏为止。在确定电缆的载流量时,电缆周围介质的热性能是重要的参数。埋设电缆或电缆管块的土壤种类,对电缆载流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多孔疏松土壤,例如砾石和灰渣回填土,通常要比砂土或粘土有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载流量。因此,在计算电缆规格以前,应该知道土壤的种类及土壤热阻率。土壤的含水量对电缆的载流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干燥地区,为了补偿由于缺少水分而使热阻增加,须***降低电缆的额定载流量,或者采取其他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在经常潮湿的地下或受潮水影响的地区,电缆可以通过比正常电流大的电流。对于经常潮湿或者潮湿和干燥交替出现的地方,对于有从干燥的电缆过渡到“天然屏蔽”潮湿电缆的地方,即使是高压的线路也需要屏蔽。因为在这些地方会产生电压梯度应力突变,除非是专门为此而设计的非屏蔽电缆。
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上中埋设,也可采取其他措施。直埋敷设的电缆,严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用隔板分隔为0.25m;用电缆穿管时可为0.1m; 特殊情况可酌减。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地区时,电缆埋置深度对于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保护管,且保护范围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直埋敷设的电缆引入构筑物,在贯穿墙孔处应设置保护管,且对管口实施阻水堵塞。直埋敷设电缆的接头配置,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0.25m。 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且不小于0.5m的净距。斜坡地形处的接头安置,应呈水平状。对重要回路的电缆接头,宜在其两侧约100mm开始的局部段, 按留有备用量方式敷设电缆。直埋敷设电缆在采取特殊换土回填时,回填土的土质应对电缆外护套无腐蚀性。虽然制造时应遵循国家标准,但工程实际曾有三芯电缆用于交流单相情况,因涡流损耗发热导致电缆温升过高的事例发生。裸铅包电缆直埋于潮湿土壤中出现腐蚀穿孔;外套铠装虽有一定防腐作用,但在化学腐蚀环境中时间长了也会出现锈蚀。
电缆挤塑外套常用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不及聚氯乙烯PVC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好,聚氯乙烯在燃烧时分解的氯有助于阻燃,多采用聚氯乙烯。 但-20℃以下低温用普通聚氯乙烯易脆化开裂,而聚乙烯可耐-50~-60℃; 对丙酮、二甲苯、三氯甲烷、石油乙醚、杂酚油、氢氧化钠等化学药物的耐受性,聚乙烯优于聚氯乙烯;燃烧时聚乙烯不像聚氯乙烯析出含有氯化氢等毒性气体,这些情况就宜采用聚乙烯作挤塑护套。直埋敷设采用钢带铠装等的条件之一。由于重载车辆通过时传递至电缆的压力较大。借鉴日本电气设备技术基准,直埋敷设的埋深对载重车经过地段要求大于-1.2m,只是在无重压情况下埋深可按-0.6m,允许用无钢带铠装电缆,而对35kV及以下电缆的一般埋深要求为不小于-0.7m。直埋敷设采用钢铠装也是从防止外力破坏考虑的。
统计显示直埋敷设的电缆事故较多,且属于机械性损伤的比例相当高。全塑电缆受鼠害而导致故障的情况屡见不鲜。统计显示,外径10~15mm的电缆受害比例***大。日本铁道因鼠害导致电气信号事故,1969~1984年共发生335次,每年达48~62 次之多。水下电缆主要在水深、水下较长、水流速较大或有波浪,潮汐等综合作用的受力条件下,仅靠电缆缆芯的耐张力往往不足以满足要求,需有钢丝铠装且宜预扭或绞向相反式构造。此外,江海等船舶的投锚和海中拖网渔船的渔具等,可能有机械损伤危及时,有时也需电缆具有适当防护特性,还可能有双层钢线铠装、钢带加双层钢丝铠装,或反向卷绕的双层钢丝、短节距离卷绕的双层钢丝,以及铠装中含有聚酰胺纤维制的承重线、碳化硅聚氯乙烯护层等多种构造型类,可以因地制宜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