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2001年,时年78岁的陈道章拄着拐杖七下川石岛,总算找到了海峡两岸第一条海底电缆线路和登入点。 此前,陈道章已查阅的有关资料和海图重达20公斤。这条海底电缆是晚清时铺设的。1874年,沈葆桢奉旨前往台湾抗衡日本侵略军,发现台湾与内地信息交流颇费时间,便向朝廷奏请铺设海底电缆获准。后因承包工程的丹麦大败公司以旧次线当正品被船政拒绝,工程中止。1885年台湾建省,首任巡抚刘铭传派人与福州船政联络,使用船政电报学堂毕业生为技术人员,于1887年铺设成功台湾淡水至福州川石海底电线,全长117海里。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安装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此电缆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海峡两岸有关人士曾多方寻觅遗址不得。陈道章找到了电缆线路通道和登入点,一时轰动全球。
另据记载,当年台湾巡抚刘铭传活跃架起海陆电报电线,创设邮政事业,以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络。
1874年,福建船政大臣沈保祯鉴于日本侵台事件的发生。从军事角度上认识到电讯的活跃作用,曾准备在台湾建立电报局,架起水陆电线。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1877年,丁日昌任福建巡抚又旧事重提,并获清廷同意,在台南架起了两条陆路电线,这是台湾***早的电报线路,但只限于台南一隅,既不能畅通台湾各地信息,更不能交流台湾与内地的联络。刘铭传抚台后,深感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等方面来看,都亟需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络,而架起水路电报线正是这种联络的***好办法。此事刻不容缓。基于这种认识,他于1886年在台北建立电报总局,任命张维卿为总办,并指示台北的互易商货委员李彤恩与外国有关公司交涉架起的事宜。同年6月和9月,李彤恩分别与德国泰来洋行和英国怡和洋行签订了架起台湾与内地之间的海底电报线路和制造巡船的合同。
刘铭传十分重视海底电报线的架起工作。尽管这一合同签订的时间稍迟,但刘铭传宣布指示,须***提前完工。结果,海底电报线路先铺设成功,两条海底电缆横穿台湾海峡,把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内地联络起来。一条自台北沪尾海口至福州川石山(即闽江口的芭蕉岛),长217公里;另一条自台南安平海口至澎湖的妈宫,全长196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