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根据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的《核电中长期计划》,2020年曾经中国新增投产的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首要安排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广西7个滨海省区兴建。核电站对地质条件请求很高,少地震并且水源充足。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储藏了必定规模的核电厂址资源。除已建和在建工程外,在滨海地区展开前期工作已较充分的厂址有5000多万千瓦,首要有浙江的秦山二期扩建厂址、三门(健跳)厂址、方家山厂址、三门扩塘山厂址;江苏的田湾扩建厂址;广东的岭澳二期厂址、阳江厂址、腰古厂址;山东的海阳厂址、乳山红石顶厂址(需进一步研讨)、辽宁的红沿河厂址、福建宁德厂址和广西的防城港。这13个厂址核电建造规模计划为60个核电机组、5946万千瓦装机容量,实践建造规模还要大。
此外,自2004年以来,中国在广东粤东(田尾厂址)地区,浙江浙西地区、湖北、江西、湖南等地都展开了核电厂址普选工作,进一步增加了核电厂址储藏。《计划》提出,从厂址条件看,到2020年, 滨海地区的13个核电厂址容量可以满足运转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结合中国动力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状况,从现在起到2020年,新增投产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将首要从上述滨海省份的厂址中优先选择,并思考在尚无核电的山东、福建、广西等滨海省区各安排一座核电站开工建造。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2016-2025年)开工建造的核电厂址,可在滨海省份的厂址中选择,也可在一次动力缺少的内陆省份的厂址中选择。
《计划》指出,湖北、江西、湖南、吉林、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甘肃等内陆省区市也不一样程度地展开了核电厂址前期工作。这些厂址要根据核电厂址的请求、依照核电发展计划,严格复核审定,依照核电发展的请求陆续展开工作。
依照13座核电站 60个核电机组、5946万千瓦装机容量猜测,仅核电站工程建造部分将需要电缆6万公里,还不包含根底电力设施用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