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条海底高速直达光纤电缆——中美跨太平洋直达光缆体系今天在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开工建设,预计2008北京奥运会之前竣工。这条带宽达到5120G的“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除用于奥运会时期向世界转播高清电视信号外,市民上网和打越洋电话也将步入“高速年代”。 据介绍,这条海缆是中美之间的第二条海底光缆,将直接连通我国大陆和美国,长度超过1.8万公里。光缆美国接入点在俄勒岗州内多纳海滩,我国大陆接入点在山东青岛和上海崇明岛,另外将铺设通向韩国和我国台湾的分支线路。今天上午9时,中美海缆工程在石老人海水浴场动工,在海底铺设光缆的施工船,将一向在海上进行施工作业,把光缆从我国铺设到美国。
据悉,这条海缆将可一起处理相当于6200万个通话的数据量,是现有中美海底光缆容量的60多倍。下一年奥运会前该海底光缆建成后,将为奥运会时期的通讯提供支持,向世界各地转播2008年奥运会的高清电视和互联网视频浏览等业务传播,此外还将对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等发挥积极作用。到时青岛乃至北方市民拨打越洋电话时,通话质量将更加明晰,而登录雅虎、新浪等国内网站和国外网站时,也会有从一般道路驶上高速公路的感受。
深海光缆的构造比较杂乱:光纤设在U形槽塑料骨架中,槽内填满油膏或弹性塑料体构成纤芯。纤芯周围用高强度的钢丝绕包,在绕包过程中要把所有缝隙都用防水材料填满,再在钢丝周围绕包一层铜带并焊接搭缝,使钢丝和铜管构成一个抗压和抗拉的联合体。在钢丝和铜管的外面还要再加一层聚乙烯护套。这样严密多层的构造是为了保护光纤、避免开裂以及避免海水的侵入。在有鲨鱼出没的区域,在海缆外面还要再加一层聚乙烯护套。
海底电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杂乱困难的大型工程。在浅海,如水深小于200米的海域缆线采用埋设,而在深海则采用敷设。 |